說明日語擬聲/態語接「と」與「に」的特徵和區別。


有人曾經說過,日文的擬聲/態語在日文裡是一項了不起的文化財產,因為它只用很簡單的單字,就把很複雜狀態給表現了出來,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以它為豪。也許真的是這樣吧;其實日文學了這麼久了,我從來沒有特別注意擬聲/態語的特色,只是很單純地把它當成一個單字來理解,這種學習方式簡單,但很容易漏掉擬聲/態語獨特的語感。

不過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擬聲/態語的語感問題,而是一項書上絕對從沒有提過的擬聲/態語接尾用法。我想很多中高級日文學習者在日文的會話或文章讀解中,常常會看到「XXXXと……ます」或「XXXXに……ます」之類的用法吧,例如「ぴかぴかと光ります」與「ぴかぴかに光ります」,2個句子裡都有ぴかぴか(亮晶晶)、光ります(發光、發亮),唯一不同的就是「と」與「に」了,那麼;「ぴかぴかと」與「ぴかぴかに」究竟有什麼不同呢?

事實上,「ぴかぴかと」與「ぴかぴかに」並不困難,可惜文法書上查不到,然而它對情境和狀況的真實表現却有相當的幫助,因此今天提出來與大家分享。

首先
「と」用於擬聲/態語的動作發生過程,因此「ぴかぴかと光ります」給人一種某東西正在發出亮光的感覺,我們可以想像螢火蟲或閃電發出亮光,甚至皮卡秋發出雷電打倒敵人的樣子,也就是「と」強調動作。

「に」用於擬聲/態語的動作結果,因此「ぴかぴかに光ります」只涉及結果,給人一種地板很乾淨,發亮發光的感覺,也就是「に」強調結果。

正因為擬聲/態語接「と」強調動作面,接「に」強調結果面,因此各自出現的語感和翻譯都不盡相同。
例如;
ぎゅうぎゅうと詰めます(用力地,使勁地將東西塞滿→動作面)
ぎゅうぎゅうに詰めます(東西塞的滿滿的樣子→結果面)

びりびりと破きます(某人正將紙撕的破爛→動作面)
びりびりに破きます(紙已經被撕的破爛了→結果面)

可能會有人提出疑問,是不是在狀態表現上,會先出現「と」後才會出現「に」呢了,確實可以這樣理解,因為有動作才會有結果啊。
因此
在ごちゃごちゃと書きます(某人亂七八糟的在紙上寫東西)後,就會出現
ごちゃごちゃに書きます(紙上寫的字亂七八糟的)這個句子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可樂日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